921簡訊




第六期(2001.8-2001.9)

社區防災

白哲宏/台灣社區關懷協會

   7月30日清晨,北部民眾準備著估算如何抵擋桃芝颱風的來襲,窗外的平靜對照著電視畫面傳來花蓮與南投嚴重的豪雨與土石流災情,心中的感受,對每一個人來說,除了怵目驚心外,還有許多的不捨。特別是南投縣信義鄉,在災害發生數日後,依然有許多的鄉村部落因交通、通訊完全中斷,全然無法傳出正確災情訊息並獲致外援。

   每次災害的發生,人們多已習慣依賴政府來解決所有的問題,但這樣的觀念在921地震之後開始面臨了嚴厲的檢視。這次造成南投、花蓮廣域性的桃芝風災,更讓我們體認到等待政府或外在的有限資源,往往失去了搶救的黃金時段。如果在災害防救的議題上,事前由地方居民共同進行預防工作,以村、里、社區為單位,進行「社區防災」的工作,透過學習、計畫、演練操作等預防方法,在災害發生後,利用既有的資源發揮社區自救的能力,相信可以減少許多生命與財產的損失。

   所謂社區防災指的是在災變管理中,以社區為主體來推動各項防救災的工作概念,從過去強調災時應變與災後重建,轉為重視災前預防的準備工作,以降低每次災害造成的衝擊與損失。因此,我們可以歸納提出幾點推動社區防災之必要及重要性:

  

  1. 推動社區災前減災、準備工作,有助於社區內個人、家庭防救災意識的提昇、社區防救災能力的強化,降低災害的發生或災害的損失。
  2.   若是社區民眾在平時能夠加強防救災知識的學習,重視建築物結構或山坡地擋土牆的安全檢查,準備緊急應變所需的器具、糧食,甚至進行演練操作,才能提昇社區居民的防救災意識與能力,並在災害發生後的救災黃金72小時內,發揮救人救災等應變功能。

      

  3. 災難發生後,尤其是災害發生初期,官方的救災組織能發揮的功能有限。
  4.   災難發生後,由於行政體系組織複雜、龐大,分層負責及採取任務分配、責任分工的方式,使其無法在最迅速的時間之內做出應變。而且官僚組織、規範性計畫的僵化在災難發生時,往往無法隨災害發生後的複雜災情,環境、社會結構的快速變化,進行有效的對應。

      

  5. 以「社區」為主體進行防救災工作,較能爭取時效。
  6.   大規模災害發生時,交通、通訊系統往往遭受破壞,以致災情無法即時傳達、救災人員受限於交通,無法即時到達進行救災。若是居民完全依賴政府的救援,只會使救災行動拖延,災情擴大、損失更加慘重,因此也只有由受災社區自發、有計畫的展開救援行動,才能爭取救災時效。

      

  7. 災後避難、救援物資的請求、分配,若由「社區」提出,更能符合居民需求,避免資源分配不均。
  8.   若是能以「社區」為主體,進行避難地點的規劃,或是當災害發生時,由最清楚受災狀況的社區提出避難用品的要求,較能夠較符合實際的需求;而在物資的分配上,由對當地最熟悉的「社區組織」來負責,也能夠避免資源浪費、或產生分配不均的情形。

      

  9. 災後重建由社區組織參與規劃,能夠激勵居民、重現地方文化與地區特色。
  10.   由歷次災後重建經驗觀之,重建過程是社區居民自我激勵、成長學習的機會,社區組織團隊參與規劃,較能凝聚力量、達成共識,也較容易結合、重現地方文化與地區特色。

  推動社區防災工作、形成防災社區,需要社區自發性的參與,才能達成降低社區易致災性,爭取救援的第一時間,彌補政府救援的不足與延遲,減少災害造成的傷亡及財產損失。桃芝的傷害是疼痛的,紀念逝去的生命、激動重建的力量,齊力建構社區防災的系統,提昇居民的危機意識、防救災能力,凝聚共識與力量,朝向永續家園而努力。

回921簡訊 回921簡訊

| 關於我們 | 消息報導 | 活動看板 | 真情故事集 | 921簡訊 | 關懷不打烊 | 留言版 | 聯絡我們 | Y-HOPE專區 | 相關網站 | 回首頁 |